《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帝国的经济循环

人们历来把中国历史解释为一再重复的王朝循环史,这一传统的说法掩蔽了某些时期在循环表象背后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当然,诸王朝的兴亡确是呈循环式。凡是王朝的创立者总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但是几代以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子孙后裔,很可能就会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虽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一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挡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仍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

不过,比王朝循环更为根本的是所谓的经济管理的循环。这种循环是从每个重要王朝刚建立时所共有的安宁和繁荣开始的。社会安定的恢复导致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相应地使收入增多、国库充实。但是,个人野心、家族影响和制度的压力这三者的结合,必然迟早会使皇帝们去承担过多的义务。他们将人力和财力分散到公路、运河、防御工事、宫殿、宫廷铺张和边疆战争上。因而,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

为了弥补亏空,政府提高赋税。赋税大部分沉重地压在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自耕农——头上。每个朝代开始时,自耕农总是占农民的大多数,但是,随着赋税的增加,他们愈来愈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割让给大地主,而自己则沦为佃农。地主凭借与其财产相当的政治影响,只交纳微不足道的税,所以他们占有的土地愈多,政府的岁入愈下降,落在数目日趋减少的自耕农头上的赋税愈增加。这样也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赋税增加,岁入下降,公路和沟渠的整修被忽视,生产率下降,最后是饥荒、盗匪活动和全面的农民起义。而与此同时,边防可能也被忽略,从而又招致游牧部落越境前来劫掠。常常正是这种内乱和外侵的结合,使摇摇欲坠的王朝溃灭,为新的开端扫清道路

这实质上是西汉时期的模式。“好战的皇帝”汉武帝赢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把中国的疆界远远地扩展到中亚。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帝国的资源耗损过度。为了应付危机,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货币贬值、出卖官爵,和重建国家对盐、铁、酒的垄断经营。虽然在他统治期间,他仍能设法对付支出,但他的后继者们由于纳税自耕农的数目下降而更深地陷入困境之中。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甚至在朝廷里,各种预兆也被解释为上天的警告,说王朝的末日快到了。

实际上,王朝只是被王莽暂时地篡位(公元9—23年)。王莽原是很有权势的大臣,已控制朝廷约30年。他大胆处理根本的经济问题,下令将私有大地产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给纳税的农民。这一改革和其他一些改革使富裕家族疏远了他,他们激烈地反对这个篡位者。在这同时,黄河下游的灾变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驱使破产的农民加入盗匪和叛乱活动。游牧部落也趁机利用这种混乱局面入侵中国。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继承王莽王位的是西汉皇帝的一位远亲。

东汉(公元25—220年)的历史基本上与西汉相同。在两汉交替之间的长期战争中,许多旧贵族和大地主被消灭。因此,在王朝复兴后的开始阶段,税收是足够的。但是,纳税农民又开始被压榨,于是,向下的螺旋运动又一次开始。大规模起义爆发了,形势与罗马最后阶段的情况颇为相像。自耕农的大批死亡也毁坏了原先的农民应征军,使其为职业军队所取代。职业军首先忠于的是他们的将领,因而将领们可以对中央政府置之不理。大地主们也公然蔑视政府,他们逃税,并用种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地产。无依无靠的农民们为了躲避蛮族入侵者或政府税吏,只好沦为地主们的实际上的农奴,以求得经济和人身的保障。大的家族把庄园改造为家堡,实际上在各自所在地接管了政府的统治。他们的庄园基本上自给自足,所以贸易相应衰落,城市相应缩小。公元220年,汉朝在纷乱的农民起义、军阀政变和游牧部落的侵袭中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进入长期分裂和混乱的局面,正和西方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情况相似。

博主评论

今天和明天,无数的人做了无数的决定,直到懦弱、自私、被欺负的奴隶们感觉造反的风险和收益平衡了,bang!帝国就终结了。

反馈:您觉得本站怎么样?(此评价不会公开,也不会对博主产生任何实际利益。)
  • 非常优秀
  • 可以
  • 一般
  • 垃圾
  • 超级恶心
Copyright © 2023,枫糖,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演绎、商用。
离开前,建议您浏览一下 归档 页面,或许有更多相关的、有趣的内容!
如需博主帮助,请转到 小卖铺 页面,购买手工活服务!

添加评论

code

反馈:您觉得本站怎么样?(此评价不会公开,也不会对博主产生任何实际利益。)
目录